电商卖家,倒在618前夜

皇冠体育投注官网
皇冠体育投注官网更新:2024-06-16 评分:4.1 访问量:59997

  保持联系,一起前行

◎作者| 向荣 ◎编辑| 暴雨

  二十年前,电商行业流行一句话——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;

  二十年后的今天,万万没想到,电商竟然成了最难做的生意。

  今年618,没有预售,但一批电商,已经倒在了618的前夜!令人心寒的消息,不断传来:

  ——五金冠女装店“少女凯拉”被曝卷了3500万跑路,牵涉了300多家供应商;

  ——年销10亿的天猫店“优梵艺术”家居,由于资金链断裂,宣布停业;

  ——天猫店有400万粉丝的本土快时尚品牌MJstyle,也传出破产的消息;

  ——56家出版社揭竿反抗,表示因为京东618折扣较低,出版社拒绝参加

  头部尚且如此,更何况小微电商?许多都在苟延残喘,闪电发货一时爽,月底结算心滴血。

  曾经,普通人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开店赚钱,开网店被认为是最低门槛的创业,这种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

  有人说,打工的尽头是送外卖,中产的尽头是开滴滴,创业的尽头的是负债,老板的尽头是老赖。

  这句话藏着多少心酸,经历过的人才知道。

  今天,网约车司机爆满,外卖小哥爆满,就连创业开网店这条路都走不下去了,普通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?

  

  电商倒闭潮

  十年前,很多人还在说“实体店被电商干倒闭了”,仿佛电商代表着一个呼啸而来的新时代,势不可挡。

  转眼间,电商也迎来了倒闭潮。

  更诡异的是,很多电商老板居然不是因为生意差倒闭,而是生意太好而倒闭的。

  比如,近日一出跑路案,引起服装界的“大地震”。五金冠女装店“少女凯拉”被曝卷了3500万跑路,仓库被爆已经搬空,店铺在淘宝也搜不到了。

  网上流传一条视频,女主播正在为少女凯拉带货直播,前一秒还在推广产品,后一秒警察叔叔推门而入,女主播直接破防。

  更破防的恐怕是牵涉其中的300多家供应商,货早给了,钱还没收到。这些供应商大多是潮汕或者是湖北一带的,90后的年轻创业者很多。

  

  来源:蓝鲸新闻

 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“少女凯拉”在服装界的江湖地位,简单来说,“少女凯拉”相当于小米在科技界的地位。它拥有553万粉丝,再过几个月就是六周年庆了,此时跑路,实在太过突然。

  蓝鲸新闻采访采访“少女凯拉”涉事供应商宋先生就表示,“少女凯拉”属于低价走量的网店,售价比成本价还低!

  据说每年沙河都有跑路的,“跑路的这些人通过赊账模式,拿进货10块的东西卖8块,还5块,最后卷3块钱跑路。因为像少女凯拉这类以低价走量的网店,欠到最终只有跑路一条。”

  无独有偶,巅峰时期门店数量近千家,天猫店有400万粉丝的本土快时尚品牌MJstyle,也爆雷了。

  近期,多名消费者收到了短信称MJstyle暂时无法继续使用了。一时间,MJstyle破产跑路的消息引发热议。

  

  MJstyle品牌创立于2012年,隶属于上海笕尚服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笕尚服饰”),该公司目前已进入破产程序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MJstyle品牌创始人是女明星张雨绮的前夫袁巴元。两人离婚前还曾因“持刀打架”事件引发全网围观。

  2017年,由于负债率高,MJstyle店面通过常年打折促销来吸引顾客,但是打折更加损害了品牌的价值,市场策略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
  除了服装电商,其他品类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

  

  4月份,年销10亿的天猫店“优梵艺术”家居,由于资金链断裂,宣布停业。

  这家店曾被誉为“家居界的ZARA”,在2018年双11的曾创造两小时破亿的销量,没想到也在今年破产倒闭了,留下一地鸡毛。

  一经销商表示,目前该店里还堆了价值上百万元的货,还有十几万元的货没收到。除此之外,有20多位消费者等不来发货后,自建维权群,累计金额近30万元。

  曾经淘天TOP3生鲜商家的农产品店家“王小二”,在3月份也倒闭了,仅剩的三个产品都停止发货。

  这个天猫店销量最高峰的时候,一年4个亿的流水,团队有四五百人,羡煞多少老板。

  

  这年头,连年流水过亿的大店都顶不住了,更何况千千万万中小商家呢。

  知名博主@风中的厂长最近在微博上说的一个案例,更是让电商人百感交集:

  义乌一位卖家,去年靠卖日用杂货做个2个亿的生意,但细问利润,只有55万,而且毛利率竟然是负的,55万利润是靠某游戏公司往它包裹里塞游戏卡赚的。

  电商人打死也想不到,自己有一天居然也成了广告渠道。

  

  

  来源:微博

  还有更夸张的,日发两万单,细算一天赚200;一年流水几个亿,过年买火车票钱都紧张。

  

  一个老板说:做生意是7赔2平1赚,做电商是7赔2.9平0.1赚。

  个中心酸,也只有电商人懂。

  

  谁干死了电商

  为什么曾经的“造富神话”,如今变成了“创业灾难”了呢?是谁干死了电商?答案可能五花八门。

  比如,做电商不仅要防火防盗防同行,居然还要防快递小哥“卧底”。

  最近就有网友爆料上了热搜:

  在义乌做电商就像在演电影《无间道》,快递员上门收快递时发现爆款,转头就告诉做电商的老婆,还有楼下配货的货车司机可能跟快递员是一家人,精准挖到你的货源。

  

  来源:中国蓝新闻

  课代表网友总结:干倒你的不是隔壁同行,是货拉拉司机和快递员。

  一山更有一山高,义乌电商要防的,是河北电商。

  小红书上有网友总结各地的电商风格:

  义乌电商:你敢上新品,明天我马上生产同款,价格比你低;

  广东电商:别逼我开付费推广行不行?

  北京上海电商:我做品牌,我做内容,主打一个差异化竞争;

  河北电商:不管你做什么品,我价格都能比你低,主打的就是一个分文不赚,单量上万!

  

  对河北电商人来说,亏钱不焦虑,没出单才焦虑,一天发三车货,一车赔,一车送,一车做活动,一年流水上千万,利润结算才1万。

  如此电商生态,早已不是义乌人与河北人的山头之争,而是背后的规则逼的。

  去年618、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大打“低价”明牌,喊出“天天618”的口号;而今年更是直接取消618预售,天天全网“最低价”。抖音电商把“价格力”定为优先级最高的任务,并调整流量分配规则,将流量向全网低价和同款低价商品倾斜。

  为了在利润的夹缝中生存,卖家迫不得已穷尽所有方法,而响应平台号召卷价格就是最简单的。

 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,你不降价,其他卖家也会抢着降价。

  广州海珠区服装代工厂老板徐池受媒体采访时直言:“工厂之间为了抢订单、争客户,你卖30元,别人就敢卖27元,利润有时低到一件衣服只能赚一两元钱,早几年厂里还有10个点左右的毛利,今年基本被卷到只剩下3到5个点。”

  打价格战的结果是,平台培养了消费者的低价认知,从此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,陷入了恶性循环。

  狗急了都能跳墙,更何况是人。卖家被逼急了选择抵制低价,这种情况首先出现在了图书出版行业。

  近日,56家出版社通过发表联合声明,表示不参与本次某东618的促销活动。理由是“以声明中提及的折扣进行促销,出版社利润所剩无几甚至会亏本”。

  

  来源:第一财经

  这种联合抵制行为可能会蔓延到其他电商行业。毕竟,亏钱的不止图书一个行业。

  就连“带货一哥”李佳琦,都在2024美ONE“618”媒体发布会上称今年“618”大促是最难的。

  商家更为苦恼的,除了低价,还有“仅退款”。

  由于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低价策略和即时满足成为新的消费趋势,限时降价促销对消费者不再有吸引力,于是平台纷纷开始卷用户体验,拼多多推行的“仅退款”再次引领行业变革,各大电商纷纷跟进。

  “仅退款“很可能会成为压垮电商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有个数据你们可能不知道,珠宝玉石类目的退货率在70-80%左右,大促时更是飙升到90%以上;女装退货率在40%-50%之间,大促时能到70%-80%。

  “仅退款”甚至成为一些无耻消费者薅羊毛的手段。卖的越多亏得越多,除了发货的快感,电商人还剩下什么?

  不得不说,电商行业没有哪个时刻像今天这样将“低价”抬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。依靠传统模式,平台和卖家都要活不下去了。

  电商行业也在自救,阿里将淘宝直播和逛逛合并成立内容电商事业部,由淘宝内容电商总经理程道放统一管理。

  京东加码内容赛道,宣布将投入十亿现金和十亿流量作为奖励,吸引更多短视频原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机构入驻。

  拼多多入局短剧,主页面的“多多视频”板块已经上线了“短剧”这一频道,权重不容忽视。

  财经评论员单仁行得出一个结论,电商巨头都在用不同方式调整经营策略,以内容电商取代传统电商。

  传统电商的时代要结束了,内容平台可能是电商的最后一块红利。传统三巨头都想做短视频短剧,原因就在于,让用户多停留一会儿,使用app的时间越长,被种草的可能性越大,消费者买的东西就越多。

  只是,流量是有限的,消费者消费能力也是有限的。


  三大退路挤满了人

  曾几何时,做电商是一门成本低利润高的生意。送外卖、开网约车一样,被视为中年失业的退路。

  但现在,这三条退路都有些不妙。

  先是外卖骑手过剩,

  “闲着没事,下了班就来送几单,挣点外快。”前些年外卖员的收入都还是不错的,挣的是快钱,不少人把这些当成副业甚至是全职发展。

  《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3年蓝领群体平均月薪6043元,其中外卖员的平均月薪能够达到6803元,仅低于月嫂和货车司机排在第三。

  如今因为从业者人满为患,人均订单量下降,导致赚不到钱,让不少人望而却步。

  “今年能感觉到订单量明显少了很多,周围干外卖的人越来越多了。”一西安外卖骑手接受《中国物流与采购》杂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,自己正在考虑转行,去年一天订单能有40多单,现在还不到20单,减少了一半。

  2020年到2023年,美团骑手数量从470万增长到700万,增长49%,将近两倍。以前100元两个人分,现在要四个人分。

  一些有养家重任的人想转行,却不知转向何方。

  至于开网约车,随着网约车运力饱和,网约车司机已经分不到一杯羹了。

  一杭州司机爆料,一天跑12小时才接到十单,跑的时间越长赚的越少。

  2022年,网约车司机的月均跑单量为一度高达176单。到2023年网约车司机月均跑单116单,平均下降34%。

  原因是网约车完成订单量增速缓慢甚至下降,而网约车司机则保持高速增长。

  去年,各地交通部门还陆续发出预警网约车运力饱和,提醒相关人员谨慎入行。今年,包括济南和宁夏两地暂停受理车证核发业务。

  “失业后去跑网约车”,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。

  

  网友一针见血,不是乘客不打车了,而是乘客都变成了网约车司机。

  是时候换个思路了,实体经济回归,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喊出“制造强市”“产业强市”的口号,制造业正在重回经济增长的C位。

  在“大国制造”向“大国智造”转变的时代浪潮下,蓝领职业发展更应受到重视。

  “月入2.5万元的瓦工”,你愿意做吗?几个月前,一位瓦匠以“月薪5000元包吃住”的条件招收学徒,而学成后的瓦工月收入可达2.5万元左右,这一收入水平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。

  讨论过后,或许应该给更多人择业的再思考,不是表面光鲜的工作才叫工作,出路一直都在。

  参考资料:

  《义乌电商,追爆品的人》半熟财经

  《Temu狂飙的背后:一批卖家正亏本清仓!》亿恩

  《电商平台拼低价,只有商家哭了……》电商真管家

  《12小时跑十单?去年新增百万司机,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》都市快报

  《当骑手过剩,送外卖还香吗?》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

  《56家出版社联合抵制京东618大促!发生了什么 》第一财经